广告
图片生成中,请稍候...

字节首款AI医疗助手App“小荷AI医生”上线,大厂竞逐AI医疗

文章摘要:字节推出AI医疗App“小荷AI医生”,支持健康咨询、报告解读、用药建议等功能,采用“先求证、再建议”模式,贴近真实问诊流程。大厂纷纷入局AI医疗,瞄准百亿市场,技术正加速渗透诊疗全链条。

Tech星球独家获悉,字节首个AI医疗助手独立App“小荷AI医生”已于近日上线,从产品定位看,这是一个健康管家,能够实现健康问题咨询和报告解读等服务。

Tech星球实测发现,通过手机注册登录“小荷AI医生”后,会直接进入到对话界面,使用模式类似于市面上的AI助手,用户可以向其询问相关的医疗健康问题,小荷AI医生会在思考后做出回复。

小荷AI医生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健康咨询,覆盖疾病自查、用药参考、健康建议等众多场景,同时会主动收集用户提供的关键信息(如症状持续时间、过敏史等)。

譬如,输入“荨麻疹复发,能吃氯雷他定片吗”,小荷AI医生并不继续提出建议,而是会让患者上传诊断报告,并进行分析,紧接着,会对患者提出的用药问题做出建议。为了进一步给出合适建议,小荷AI医生会让患者拍摄病灶的图片,通过AI判断荨麻疹的严重程度,再结合诊断报告中的既往病史、过敏史等信息,综合评估后给出更具针对性的用药建议。

这种“先求证、再建议”的逻辑,实际上,与线下医生“看报告+视诊”的诊疗流程高度贴合。

除了常规的健康咨询外,小荷AI医生也能对诊断报告进行解读。血常规、尿常规、肝功能等化验单一键拍照上传,快速解析指标异常含义,结合检查结果给出个性化分析。

譬如,上传一张血常规的报告单,大概10秒的分析时间,小荷AI医生就会得出患者可能有炎症的结论,并对严重程度做出评估,最后给出健康建议以及后续的检查建议。

而且,小荷AI医生也支持药品信息查询,通过拍摄带有药品名称的药盒图片,能够获得完整的药效说明。

小荷AI医生的优势有三个方面。据官方透露,其AI模型融合临床指南与前沿研究成果,结论经多轮医学验证;此外,用户数据加密存储,守护您的健康隐私;最后是极简界面设计,拍照-上传-获取结果,3步完成专业解读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在AI医疗领域有所动作的不仅仅是字节,AI浪潮席卷之下,医疗健康领域成为大厂们竞相角逐的新战场。

不久前,蚂蚁集团也推出了AI健康助手App“AQ”,同样能为用户提供各类咨询、图片解读(报告、病例、处方、药盒),不过功能上相比更加丰富,还可以为个人和家庭健康档案及各类医疗健康服务,如预约挂号、云陪诊等。

6月,京东旗下的“AI京医”对健康管理服务全链路进行升级,其技术底座来自京东健康自研的“京医千询”医疗大模型。在升级后的“AI京医”中,AI医生“大为”、AI营养师“小晶”、AI药师“小方”、AI心理咨询师“小语”等智能体完成了从场景能力到应用体验的升级。

官方数据上看,“AI京医”多专业角色智能体自2025年1月上线以来,至今累计服务用户数已超5000万,覆盖看病买药的各个流程和场景。

腾讯、百度、美团等大厂,也纷纷布局AI医疗赛道。今年5月,腾讯健康在公布了以混元大模型为底座的全新AI智能体——“健康管理助手”;百度则推出百度灵医大模型,并上线开放平台;美团买药推出健康助手功能。

大厂的野心显然不止于C端产品,在公众视线之外,AI医疗的技术布局已延伸至更核心的医疗领域。如腾讯、字节均在癌症早筛与检测技术、AI制药等领域有所行动。

众多AI医疗助手产品的上线和技术爆发的背后,离不开旺盛的需求和规模庞大的市场。

需求上,一方面是公众对便捷获取健康知识、解读医疗报告的需求日益增长;另一方面,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头部医院,基层医生面临知识更新慢、诊疗压力大的困境。而AI工具恰好满足了用户的这方面需求。

字节、蚂蚁、京东、腾讯、百度、美团等大厂掀起的技术竞速,背后是对百亿级健康市场的集体押注。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显示,2019-2024年,中国AI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速,市场规模由1.25亿元增加至96.41亿元,年复合增速高达138.47%,预计2025年中国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242.3亿元。

毫无疑问,在这场竞速中,领先者或许能重新定义AI健康的边界。
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"新智核",由AI智榜收集发布,撤稿请联系运营。
你也想被收录?加客服微信:tongzi3166,把公号文章链接发给客服就OK了。免费、高效、快速 ^_^
广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