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机器人大火的当下,一家成立仅两年的公司——星动纪元,悄然完成了近5亿元的A轮融资,背后站着鼎晖、海尔资本等一众头部投资方。这家公司的创始人陈建宇,是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的助理教授,也是一位兼具机器人硬件与算法研究背景的稀缺人才。
很多人以为星动纪元是一家做灵巧手或人形机器人的公司,但陈建宇却直言:“这不是我们想被贴上的标签。”他的目标,是要做出真正通用、智能的机器人。而要做到这一点,不能只靠机械臂和关节模组,更需要一个能理解世界、预测未来、自主决策的“大脑”。
### 做机器人,光有“本体”或“大脑”都不行
“如果只有本体没有大脑,那就是废铁;如果只有大脑没有本体,那也不是机器人。”陈建宇在接受《智能涌现》采访时说得很清楚,“我们要的是软硬一体交付给客户。”
这听起来像是个很自然的选择,但在当前的机器人创业圈里并不常见。很多团队要么专注硬件,要么主攻算法,很少有人敢同时挑战两个高难度领域。但对陈建宇来说,这是顺理成章的事。
他从本科起就在清华精密仪器系接触双足人形机器人,后来去伯克利读博,又深耕MPC控制和强化学习。十年下来,从硬件到软件,他都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功底。也正是这种复合背景,让他敢于把机器人做成一个“系统工程”。
### VLA不是终点,语言只是最后进化出来的能力
当前,VLA(视觉-语言-动作)大模型成为机器人领域的热门路线。不过陈建宇指出,目前的VLA模型有一个明显的问题:语言部分太重了。
“现在的模型是先训练语言,再加视觉,最后才加上动作。但从生物进化角度看,其实是反过来的:先有动作,然后才有视觉,语言是最晚出现的。”他说。
因此,他们正在尝试一种新的方式:在预训练阶段就同时训练语言、视觉和动作,而不是层层叠加。这种方式更符合物理世界的逻辑,也让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更加自然流畅。
此外,他们还在VLA基础上加入了“世界模型”,也就是让机器人不仅能理解当前环境,还能预测未来的状态。比如,当它看到杯子放在桌子边缘时,会自动判断可能掉落的风险,并提前做出调整。
### 模块化+沿途下蛋,打造机器人界的“乐高”
在硬件方面,星动纪元也在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——不是简单地做整机,而是从最小单位开始自研,比如电机、减速器、控制器等。
“我们的目标是像搭乐高一样组装机器人。”陈建宇解释道,“你可以根据场景需求,自由组合双足、轮式、上半身等不同形态。”
这种模块化设计不仅提高了产品的灵活性,也为商业化打开了空间。他们采取“沿途下蛋”的策略,先把灵巧手、轮式服务机器人等单品推向市场,既能快速回笼资金,又能积累真实数据反哺研发。
目前,他们的产品线已经覆盖五指灵巧手XHand 1、轮式服务机器人Q5、全尺寸人形机器人STAR 1等多个品类,客户名单中包括全球市值前十科技公司中的九家。
### 数据瓶颈比语言模型难十倍
尽管技术储备充足,但陈建宇坦言,机器人行业最大的难题还是数据。
“语言模型起步时,网上已经有海量文本可供训练。但机器人不行,你得自己采集数据,而且每种场景的数据都要足够多样。”他说。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他们采用了一种混合方式:先用大量视频数据做预训练,建立一个通识性的基座,然后再用遥操作数据做微调。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对真机数据的依赖,也能更快提升模型泛化能力。
他还特别强调了“多样性”对于机器人学习的重要性。“如果你只教它倒水用同一种杯子,那它遇到其他形状的杯子就会懵。你得让它见识各种各样的情况,才能应对复杂的真实世界。”
### 不追求“像人”,但人形是最好的起点
很多人关心机器人是否要做得像人,对此陈建宇也有自己的看法:“人形确实重要,但它不是最终目的,而是一个重要的手段。”
因为人类社会的环境本身就是为人设计的,所以让人形机器人去适应这些场景是最直接的方式。而且,通过与人类行为数据结合,也能更好地训练出通用性强的基础模型。
更重要的是,这个基础一旦建立起来,就可以降维应用到其他形态上。无论是轮式、四足,还是固定手臂,都可以复用同一套软硬件架构,大幅降低开发成本。
### 商业化才是真正的飞轮
在谈到商业模式时,陈建宇提到了一个关键词:“沿途下蛋”。
“我们不会等到整机成熟才开始卖产品,而是先把单品推出来。比如灵巧手,它的毛利很高,可以帮我们拉低整体成本。”他说。
这种做法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规模化交付。截至2025年6月,他们已累计交付超过200台机器人,上百个订单正在量产中。
除了工业场景,他们也在积极拓展服务领域。例如,在物流分拣、制造业装配等高价值场景中,他们的机器人已经能完成扫码、搬运、翻面等复杂动作。
### 大厂入场,是合作也是竞争
随着机器人热度上升,越来越多的大厂也开始布局。比如美的、海尔、华为、比亚迪等都在探索相关方向。
对此,陈建宇的态度很开放:“商业中永远都是合作与竞争并存。我们可以是他们的供应商,也可以是合作伙伴。”
比如,本轮领投方之一的海尔,就计划将星动纪元的机器人引入门店,用于导览、服务等功能。而在制造端,北自科技、联想等企业也成为了他们的客户。
至于自动驾驶公司是否会大规模进入机器人赛道?陈建宇认为,虽然它们在感知和控制方面有积累,但机器人涉及更多维度的交互,不是所有厂商都会选择这条路径。
### 未来五年,家用机器人或将走进千家万户
展望未来,陈建宇认为机器人将成为继手机、汽车之后的新一代终端产品。
“家庭可能会拥有一到两个机器人,提供服务和情绪价值。这种形态的产品,可能在未来3-5年内就能看到雏形。”他说。
当然,要实现这一愿景,还需要解决成本、可靠性、用户接受度等一系列问题。但至少现在,星动纪元已经走在了通往未来的路上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