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告
图片生成中,请稍候...

这家公司让机器人有了‘触觉’,刚融资千万,背后藏着一个千亿级市场!

文章摘要:模量科技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,专注多模态触觉传感技术研发,产品应用于机器人、工业检测、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。公司通过自研材料和微结构设计提升传感器性能,并打通多维感知链路,构建全栈研发能力。

最近,深圳一家成立不到一年的科技公司火了,它叫「模量科技」。这家公司刚刚宣布完成由德宁资本投资的千万级天使轮融资,北深资本担任长期顾问。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,尤其是在硬科技创业门槛越来越高的当下,能拿到这么一大笔启动资金,说明投资人对他们的技术方向和团队背景非常看好。

那么问题来了,这家才刚起步的公司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?答案就是:触觉传感器。

你可能不太熟悉这个词,但其实它已经在很多高科技设备中悄悄发挥作用了。比如人形机器人、灵巧手、手术机器人、智能穿戴设备、甚至是新能源电池制造过程中的压力检测系统,都离不开这种“让机器拥有触觉”的关键技术。

模量科技的核心优势在于他们自主研发的技术。创始人官华在接受采访时提到,目前整个机器人触觉行业还处于早期阶段,技术路线不统一,产品标准化程度低,客户往往需要高度定制化的解决方案,这也导致研发和生产成本居高不下。

不仅如此,传统工业检测方法还停留在人工操作阶段,比如用压敏纸来判断压力分布,这种方式不仅误差大,而且无法实时监测数据,效率低下。

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模量科技从最基础的材料端入手,开发出一种高灵敏度的敏感材料和独特的微结构工艺。简单来说,他们的传感器内部结构有点像海绵——别小看这个设计,它能让传感器在面对不同压力场景时表现得更加稳定和灵敏。目前,模量科技的产品最大压力量程可以做到20 MPa,线性度达到99.9%,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一些国际竞品的水平。

更厉害的是,他们还打通了三维力、切向力、摩擦力等多维触觉感知的链路,构建了材料识别、姿态判断等触觉模型。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机器人可以通过这些传感器实现更丰富、更精准的感知能力,就像我们人类一样,不仅能感受到压力,还能分辨物体材质、滑动感等。

此外,模量科技还攻克了一个行业难题:温度干扰。他们开发出一种能够同时感知压力和温度的双模一体化材料,从根本上提升了传感器的环境稳定性。再加上他们独有的微纳立体印刷技术,实现了低成本、大批量制造柔性压力传感阵列。也就是说,他们在性能上不输国外大厂,在价格上却更有竞争力。

目前,模量科技的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:一类是面向机器人的触觉传感器,包括S系列(多点阵列压力感知)、T系列(三维力+多点阵列)和M系列(多模态压力感知),服务于人形机器人、灵巧手、机械臂等具身智能企业;另一类则是工业压力分布检测方案,主要应用在锂电池、储能、3C制造业等领域,比如手机组装、手表贴合、液晶屏压合等环节。

除此之外,他们还在研发织物类柔性传感器,未来有望进入智能座舱、智能床垫、智能服装等消费级市场。

供应链方面,模量科技已经完成了从小批量到大批量的验证,具备稳定供货的能力。据透露,今年的订单金额预计将达到千万元级别,并且已经与多个领域的头部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,产品开始陆续交付。

团队方面,模量科技目前有将近20人,其中80%以上都是研发人员,涵盖算法、硬件、软件、传感器等多个关键领域。创始团队背景也相当亮眼:官华曾任职于纽交所上市的智能穿戴公司,有丰富的产业链资源;联合创始人周建林曾在3D打印知名企业担任高管;另一位联合创始人高立波则是柔性传感器领域的专家,现任厦门大学副教授。

投资方德宁资本对模量科技也非常看好。他们认为,触觉传感器是机器人感知外部环境的重要部件,虽然目前还没有形成像视觉、听觉那样成熟的产业格局,但未来潜力巨大。而模量科技不仅在机器人领域有布局,还拓展到了3C制造、新能源等行业,发展空间广阔。

更重要的是,这家公司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,从高分子材料到电子工程,再到信号处理和AI算法,都有专业人才支撑。这种“软硬结合+材料创新”的模式,让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产品落地并获得客户订单,充分证明了团队的执行力。

总的来说,模量科技正在做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:让机器人真正“触摸”世界。随着人形机器人、智能制造、AI大模型等领域的快速发展,触觉传感器将成为下一个关键的技术节点。而模量科技,或许就是那个最早站上风口的玩家之一。

广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