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一家叫「来牟科技」的智能割草机器人公司又火了。他们刚完成了新一轮数千万人民币的Pre-A+轮融资,领投方是欧美一家头部家用消费电子上市公司,背后还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跟投。这也是他们在短短三个月内完成的第二轮融资,累计金额已经接近1个亿。这可不是小打小闹,而是实打实的资本认可和市场信心。
来牟科技不是突然冒出来的黑马,而是硬氪长期关注的一家潜力企业。他们的核心产品是一款叫Lymow One的智能割草机器人,2024年在Kickstarter上一上线就筹集了超过700万美元,位列全品类第四、割草机品类第一。今年刚上线自己的官方独立站,不到20天就卖出了240万美元的产品。到2025年6月,这款产品的全球销售额已经突破1000万美元,成绩相当亮眼。
更难得的是,这家公司已经进入了量产交付的关键阶段。目前他们已经迈入量产爬坡(MP)阶段,单日良品产能突破100台。要知道,在割草机器人这个领域,真正能实现量产的创业公司少之又少,而他们不仅做到了,还具备万台级别的年产能储备,甚至已经在越南等地布局了海外供应链体系,既保障了产能,也分散了风险。
这一切的背后,离不开一支经验丰富的团队。创始人高望书此前曾参与创办云鲸,并在SharkNinja主导过扫地机器人的研发工作,其产品曾拿下北美市占率第一的好成绩。其他核心成员也都是来自英伟达、华为、图森未来等顶尖企业的技术骨干,拥有自动驾驶、AI感知等领域的深厚积累。这种背景让他们在产品研发上有着天然的优势,很多技术路线都借鉴了车端感知系统的成熟经验。
再来看市场前景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,全球户外动力设备市场规模超过300亿美元,其中割草机器人占比约26亿美元,年销量在120-130万台左右,渗透率只有5%。但预计到2030年,年销量有望达到500-1000万台,增长空间巨大。
尤其是北美市场,作为全球庭院经济最活跃的区域,家庭对草坪维护的需求非常旺盛。然而,目前割草机器人在这个市场的渗透率还不到3%,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。原因在于,美国很多家庭的草地面积大、地形复杂,传统的割草方式要么效率低,要么太费人力。市面上大多数割草机器人功率不足,面对大面积草坪时显得力不从心。
来牟科技显然看准了这一点。他们的Lymow One不仅在硬件配置上下足了功夫,还通过软件算法大幅提升产品性能。比如,采用了RTK射频芯片与双目视觉AI补偿算法融合的方案,实现了比肩激光雷达的效果,成本却更低;再加上360°多方向环境探测和智能避障功能,可以精准识别并绕开庭院里的各种障碍物,包括桌椅、宠物甚至小孩。
在动力方面,Lymow One搭载了300W功率的无刷电机,转速高达6000 RPM,搭配自主研发的碎草直刀和双割草盘结构,日覆盖面积可达1.75英亩,相当于7000多平方米,远远超过同类产品。而且它还采用履带式驱动装置,抓地力更强,能在45°陡坡上稳定作业,切割高度也可调节,适合各种地形。
这些细节上的打磨,正是用户最关心的地方。根据来牟科技内部调研,欧美消费者对割草机器人的关注点非常理性,品质、耐久性、效率、爬坡能力这些实际使用体验远比品牌认知更重要。换句话说,用户买回来的不是一件高科技玩具,而是一个能真正解决割草难题的实用工具。
目前,来牟科技除了在线上平台如Kickstarter和独立站发力之外,也开始积极布局线下渠道,已经获得近百家经销商的关注,并拿到了大量订单。第一批产品正在陆续交付中,第二批也准备发货了。
总的来说,来牟科技并不是靠讲故事圈钱的公司,而是靠着扎实的产品实力、强大的技术团队和清晰的市场定位一步步走出来的硬科技创业公司。他们的成功不是偶然,而是建立在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对产品极致打磨的基础上。
如果你家里有一片草坪,可能真的要考虑一下,是不是该换一台像Lymow One这样的智能割草机器人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