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告
图片生成中,请稍候...

AI抢打工人的饭碗?美团阿里杀疯了!

文章摘要:美团、阿里等科技巨头推出AI数字员工,试图解决服务零售行业7万亿规模与仅9%线上化率之间的矛盾。通过AI客服、运营、排班等技术手段,提升效率、降低成本,推动中低线城市服务零售市场发展。

当AI开始和打工人‘抢饭碗’,这不是科幻电影的情节,而是正在发生的真实场景。最近,美团在2025服务零售产业大会上宣布推出首批AI数字员工,包括“客服专员、生意店长、运营专员和排班专员”,并喊出“把繁琐的事交给AI,留更多时间服务客户”的口号。而五个月前,阿里1688也推出了自己的“AI数字员工”,声称能帮商家节省80%的人力成本。两大平台不约而同地押注AI,背后是服务零售行业7万亿的市场规模与仅为9%的线上化率之间的巨大落差。

服务零售这片蓝海,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过去十年间,服务业年均新增就业人数高达741万人,全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.2%。到2024年,整个服务零售行业规模已达7万亿元,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超过1.3万元,增长势头迅猛。

以上海陆家嘴为例,仅30分钟车程范围内就有超过15万家服务门店,日均产生8万多个订单。但与此同时,整个行业的数字化水平却远远跟不上发展的节奏。目前服务零售整体线上化率只有9%,距离2030年目标的25%还有很大差距。

问题出在哪?很多线下小店虽然手艺过硬,但在运营上存在明显短板。比如夜间用户咨询无人响应,错过5秒黄金应答时间,就可能流失一个潜在客户。而在按摩、美发、健身、陶艺等非标服务领域,个性化强、标准化弱,很难像商品一样简单上线,这导致供需之间出现严重断层。

面对这一现状,美团和阿里选择用AI数字员工来破局。美团推出的四位AI员工覆盖了从客服、运营到排班的全链路环节。其中,“客服专员”尤其受欢迎,在教育培训、家居、结婚等行业已有大量应用。数据显示,使用AI客服后,夜间留资率提升了40%以上,顾家家居更是实现了20%的提升。

阿里则更早一步布局,其AI数字员工主打“免费”牌,面向源头厂商提供AI店长、素材运营、营销推广、客户管理等支持。传统需要1个人完成的工作,现在只需0.2人就能搞定,大大降低了中小商家的运营门槛。

两家公司的战略路径有所不同:美团深耕线下服务场景,强调线上线下融合体验;阿里则依托B类电商优势,聚焦普惠型数字化转型。这种差异也体现在应用场景中,比如美团的24小时自助台球实现交易流程全面线上化,而阿里则帮助县域商家低成本接入电商平台。

随着中低线城市的消费需求不断升级,服务零售的增长点逐渐向三四线城市转移。美团数据显示,2022年以来其服务零售中低线城市交易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90%,用户数增长超60%。景德镇陶艺体验、萍乡美甲店、黄山手工艺坊等地的需求激增,预示着下沉市场的巨大潜力。

与此同时,高线城市的连锁品牌也在加速下沉,中低线城市开店数量同比上升66%。而本地成长起来的小城手艺人,也开始借助平台力量走向全国市场。无论是美发、美甲还是健身,只要有了高效的线上运营工具,他们就能把自己的手艺推向更大的舞台。

当然,AI并不是要完全取代人工,而是要释放人力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。比如在教育行业,AI可以处理招生策划、学情分析等工作,让老师更专注于教学本身。这种“人机协作”的模式,正在成为服务零售行业的主流趋势。

未来五年,服务零售线上化率将从9%跃升至25%,而这场变革的背后,正是无数个昼夜不停工的AI数字员工在默默推动。虚拟数字人市场也在快速扩张,预计到2025年核心市场规模将达到480亿元,带动周边市场突破6000亿元。

美团与阿里的AI之战,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竞争,更是一场关于服务零售生态系统的深度实验。谁能在这场变革中真正赋能中小商家、连接供需两端,谁才有可能最终赢得这场6000亿的虚拟战场。

广告